diff --git a/1.md b/1.md new file mode 100644 index 0000000..94387c8 --- /dev/null +++ b/1.md @@ -0,0 +1,89 @@ +🦾1长描述 +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,人工智能正以惊人的速度重塑着商业格局。从2022年ChatGPT的诞生到现在,AI技术已经从概念阶段快速发展到了实际应用阶段。对于企业来说,AI转型已经不再是选择题,而是必答题。 +我的AI创业血泪史:从月亏2万到月入5万美金 +大家好,我是刀姐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不是成功学鸡汤,而是我这一年多AI软件创业的真实经历——用"自作孽不可活"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。 +真实数据公开:Stripe后台收入展示 +首先给大家看看我们现在的真实情况。打开我们的Stripe后台,大家可以看到我们AI软件的每月收入,每天差不多1000-1200美金,有时候更多。现在每个月能够达到5万左右的MRR(月度循环收入)。 +但是,可以说到现在为止,我们才刚刚持平。为什么?因为我们前期已经花了非常多的钱投入在这上面了。从投入到转型做AI软件的第三个月开始,每个月都是以2万美金左右的速度在亏钱。 +AI创业的残酷真相 +第一阶段:盲目自信的开始(2023年初-2024年初) +2023年年初,我们就在全网直播做了第一个AI产品。当时很多人还不清楚如何去做AI模型的时候,我们就已经打造出了一个有针对利基市场的AI模型完整模板。基于自认为有能力可以去驾驭这个新兴行业,加上已经有了一些模型基础,于是投入了大部分的钱去做AI软件。 +第二阶段:现实的残酷打击(2024年初-2024年底) +2024年年初开始投放广告获客,虽然有客户,但软件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客户有试用期。试用以后,当我们还没拿到客户试用后付费,客户就有可能取消订阅。除此以外,还有可能客户只用一个月就不用第二个月,我们也赚不到这个钱。 +我们尝试了各种方法: + +修改了非常多版的页面文案 +修改了产品图片和广告图片 +甚至为了提高转化率,免费帮客户做网站 + +但是到了2024年上半年,我们还是在以每月2万到3万美金在亏损。 +转机:企业版产品的惊人发现 +定价策略的重大突破 +经过深入研究成功的SaaS系统,我发现几乎所有成功软件都有不同的计划。像Slack有基础版、标准版、Plus版、企业版;Zoom也有多个版本。我意识到价格一定不能降低,而是要想办法把价值提上去。 +于是我们开发了企业版AI广告投放系统,定价459美金一个月,是个人版179美金的3倍。 +惊人的数据发现 +当我们开始投放企业版广告时,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: + +个人版获客成本:71美金 +企业版获客成本:143美金(只比个人版多出两倍) +但企业版的月费是个人版的3倍! + +这意味着企业版的投资回报率远高于个人版。 +成功转化的关键策略 +1. 试用转化率的优化历程 + +个人版:从5%优化到16%(用了7-8个月) +企业版:从10%快速优化到39%(仅用3个月) + +2. 引流品的多次迭代 +我们的免费课程经过了三次重大改版,让客户能够: + +快速创建销售页面和着陆页 +安装追踪代码(我们的Facebook Pixel作弊纸) +学会使用AI广告投放系统 +在7天试用期内就获得完整体验 + +3. 客户服务体系的建立 + +亚洲区和北美区技术支持人员 +AI教练系统(可以看图说话,多语言支持) +24/7在线技术支持 + +AI创业的真实成本分析 +很多人以为AI创业很简单,但实际情况是: +开发成本: + +需要专业的AI工程师团队 +持续的技术维护和更新 +多平台集成(Google、Facebook、Instagram等) + +运营成本: + +月运营成本约31,000美金 +广告费18,000美金 +人员工资和培训成本 + +试错成本: + +需要大量的A/B测试 +页面优化和文案调整 +产品功能的不断迭代 + +给想要AI创业的朋友们的建议 + +不要盲目乐观:AI创业比想象中困难得多,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和长期的用户教育。 +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:高客单价的企业级产品比低价个人产品更容易盈利。 +重视数据驱动:每一个决策都要基于真实数据,建立完整的追踪体系。 +准备充足的资金:至少要准备1年以上的亏损期资金。 +建立核心竞争力:不只是技术,更要有营销、客服、产品迭代的综合能力。 + +零代码AI工具创建的秘密 +在视频的后半段,我们邀请了专业的AI和自动化专家Bonnie,分享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方法:用零代码的方式快速让AI和自动化工具上线。如果我早知道这种方式,我的初始创业成本一定能够降低至少1/10,可能早就实现获利了。 +未来展望与反思 +虽然现在我们的MRR已经超过5万美金,但回头看这一年多的经历,如果要让我重新选择是否投入AI软件这个行业,我可能会再思考一下。因为: + +市场教育成本高:普遍用户对AI的认识还不够高,需要长期的教育时间。 +技术门槛复杂:需要同时具备技术开发、营销推广、客户服务等多方面能力。 +竞争激烈: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在卖AI知识和课程,真正做成产品的很少。 + +但是,作为一个创业者和产品人,只要有新的机会总想去试一下。这就叫"手痒",也叫"自作孽不可活"。 \ No newline at end of file